一例817肉雞腺胃炎和大腸桿菌的診治
山東濟南章丘某養殖戶飼養817肉雞5000只,在21天做完疫苗后開始出現采食量下降、打焉現象,且體型較大的雞開始出現消瘦的現象,體型小的雞出現零星的死亡,于是要求前去看雞。
臨床癥狀:進雞舍后,看見雞大群都蹲伏在地,料槽內剩有飼料,個別雞蹲伏于墻角臥地不起,羽毛逆立、閉目、縮脖,地上有不成形的糞便,夾雜飼料,黃白相間,偶有綠糞,泄殖腔周圍被糞便污染。
剖檢變化:解剖死亡的雞只查看,包心,肝臟稍有白膜,腺胃腫大,如球狀,剪開后外翻,腺胃壁增厚,且附有白色粘性物,肌胃內容物變黑,雞內金不易剝離,小腸變細,內容物稀薄,飼料消化吸收不完全,直腸有出血點。
診斷:腺胃炎和大腸桿菌混感
治療:“芪抗”400斤水/瓶+“奧斯丁”300斤水/瓶,上午混飲,集中3-4小時飲完,每日一次,連用3天;“肌腺泰”拌料,1500只雞/袋,每日晚上集中一次使用,連用4天。
回訪:4天后癥狀好轉,吃料上漲,又連續加用2天,以后“健胃散”拌料連用7天。
腺胃炎是一種以雞消瘦、生長發育不良、整齊度差,腺胃腫大,腺胃黏膜潰瘍、脫落,肌胃糜爛為主要特征的傳染病,且極易繼發大腸桿菌病的發生,近幾年在肉雞飼養中發病率越來越高。其主要原因有:
1、飼料原因 飼料營養不平衡,蛋白低、維生素缺乏等都是該病的誘因,尤其是秋季新玉米的使用,水分含量大,加速了腺胃炎、腸炎等的疾病的發生,做好飼養管理,在水中添加“亮健”,既促進營養物質的吸收,又可保證各種營養物質的充足。
2、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可造成腺胃、肌胃和羽毛上皮黏膜壞死,能使肌胃出現裂痕、黏膜出現壞死,腺胃腫大、潰瘍,黏膜增生、變厚,肌胃、腺胃相連接的峽部環狀面變大、壞死,黏膜被假膜性滲出物覆蓋,直接導致腺胃炎的發生,所以應定期使用“脫霉強”拌料,祛除霉菌毒素。
3、疾病原因 各種疾病,如雞痘、傳支、傳喉、各種細菌病、病毒病等,都會導致腺胃炎的發生。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可用“敢立美”、“奧斯丁”、“諾偉達”交替使用,定期做預防,嚴重時配合抗病毒藥物使用。 (技術部供稿:辛艷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