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使用獸用抗菌藥,你必須知道的幾點
在畜禽養殖中使用抗菌藥物,執行者需要了解獸用抗菌藥的常用劑型和給藥途徑;知曉獸用抗菌藥對細菌的作用機制;明確獸用處方藥和獸用非處方藥區別;了解獸藥使用記錄的主要內容;遵照合理使用獸用抗菌藥原則。
1、獸用抗菌藥的常用劑型
片劑、注射劑、膠囊劑、粉劑、預混劑、顆粒劑、可溶性粉、內服溶液劑、乳房注入劑、子宮注入劑、軟膏劑等。
2、獸用抗菌藥的常用給藥途徑
注射給藥:靜脈注射、肌內注射、皮下注射等;
經口給藥:飲水給藥、混飼給藥、內服給藥等;
局部給藥:乳房注入、子宮灌注等。
3、抗菌藥對細菌的作用機制
抗菌藥一般通過以下幾種方式達到抑制和殺滅細菌的目的:
(1) 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如青霉素、阿莫西林、頭孢噻呋等;
(2) 改變細菌細胞膜通透性:如黏菌素、桿菌肽等;
(3) 影響細菌蛋白質合成:如四環素、慶大霉素、泰樂菌素、氟苯尼考、林可霉素等
(4) 抑制細菌DNA合成:如恩諾沙星等;
(5) 影響細菌葉酸代謝:如磺胺嘧啶、甲氧芐啶等。
4、獸用處方藥和獸用非處方藥區別
獸用處方藥,是指憑獸醫處方方可購買和使用的獸藥。
獸用非處方藥,是指由農業部公布的、不需要憑獸醫處方就可以自行購買并按照說明書使用的獸藥。
5、獸藥使用記錄的主要內容
獸藥使用記錄包括:用藥時間、用藥對象、日齡、發病數、病因、藥物名稱、給藥途徑、給藥劑量、診療效果、停藥時間、執行人、休藥期。
畜禽養殖業如何合理使用獸用抗菌藥
合理使用抗菌藥是在明確指征的情況下選用適宜的藥物,采用適宜的劑量和療程,達到殺滅致病微生物和控制感染的目的。應用抗菌藥的同時應采取相應措施,增強畜禽免疫力,防止發生各種不良反應。在選用抗菌藥時,應在用藥基本原則指導下,請執業獸醫師制定臨床用藥方案。臨床合理選用抗菌藥應遵循以下原則:選用對細菌敏感的藥物、先老藥后新藥、先窄譜后廣譜、先對癥治療后對因治療等。使用獸用抗菌藥應注意以下幾點
(1)嚴格掌握適應癥。掌握致病微生物的種類及其對藥物的敏感性,每種抗菌藥又都有其適用范圍,在不確定的情況下要對病原菌進行敏感性試驗來選擇合適的藥物。
(2)制定合理的給藥方案。在制定給藥方案時,要考慮到藥物劑型、給藥途徑、劑量、給藥間隔、療程等因素,以及動物的品種、年齡、性別、生理、病理狀態對抗菌藥的體內過程的影響。一般首次用藥劑量以規定劑量的上限為宜;急性傳染病和嚴重感染時劑量也以上限為宜。給藥途徑也應適當選擇,嚴重感染時多采用注射給藥,一般感染以通過口服給藥為宜。
(3)科學的聯合用藥。為防止細菌耐藥性的產生,不宜長時間使用一種抗生素,可選擇有效的抗生素品種交替、輪換使用。當一些混合感染或者病因不明的嚴重感染出現時,或者是當一種藥物長期使用產生耐藥性時,要適當地減少用量來降低毒副作用。
(4)嚴格遵守休藥期。為有效避免抗菌藥在動物源性食品中殘留的發生,要嚴格遵守休藥期的規定。
(5)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在滿足療效的同時,盡量選擇無毒或毒性小的抗菌藥進行治療,避免大劑量或長時間使用。
(6)防止影響免疫。在進行各種預防菌苗接種前后數天內,不宜使用抗菌藥。
(7)避免配伍禁忌。抗菌藥之間以及抗菌藥與其他藥物聯合使用時,有時會產生配伍禁忌,引起不良反應,應設法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