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深秋,你的蛋雞應該注意些什么???
進入深秋后,晝夜溫差較大,易使雞群處于應激狀態,導致雞群抵抗力下降,外界病原微生物可趁機侵入雞體內或侵入雞體的病原微生物迅速繁殖,威脅雞群健康。因此深秋季節,應加強對蛋雞的飼養管理和免疫預防。
一、飼養管理
1、防寒保溫
產蛋雞舍適宜的溫度是13℃-25℃,最低溫度不要低于8℃,因此嚴控晝夜溫差引起雞舍溫度的較大起伏,否則易引起感冒和慢性呼吸道等疾病的發生。雞舍內空氣質量評價標準是二氧化碳濃度低于0.3%,一氧化碳濃度低于10ppm,氨氣濃度低于10 ppm,懸浮塵埃數不高于每立方米3.4毫克。舍內的適宜濕度在50%-70%,濕度太低時舍內懸浮塵埃量增加,而濕度過大又可能導致舍內氨氣濃度升高。若雞舍內空氣質量達不到上述標準,則需要增加通風量。因通風量過大而導致雞舍內溫度偏低時,則需要采取供暖措施。
2、調整飼料
蛋雞需要御寒,對能量需求量偏高,應適當提高飼料的代謝能。此外,蛋雞采食量也偏高,可適當降低飼料中蛋白質和鈣磷的含量,不能給蛋雞機體造成一定的代謝壓力。
3、保證光照
深秋季節,自然光照時間逐漸變短,應在早晨和晚上補光,使光照時間達到14-16小時,光照強度為10-20勒克斯。
4、疫情監測
蛋雞在寒冷秋季易誘發禽流感、新城疫等病毒性疾病,定期做好禽流感、新城疫抗體水平檢測工作,一般按1%采血或篩選雞蛋檢樣,檢測周期一般為1-2個月。
二、疫病防控
1、敗血性支原體與大腸桿菌
秋冬季雞舍空氣質量相對較差,當免疫接種等應激因素導致雞呼吸道受損或機體抵抗力下降時,在雞體內外廣泛存在的支原體極易引發呼吸道疾病,表現為咳嗽、打噴嚏、眼流淚、眼瞼腫脹等癥狀,剖檢可見氣囊炎。此外大腸桿菌往往與支原體混合感染。敗血性支原體、大腸桿菌的預防主要是在天氣驟變時,投喂抗應激藥物或添加劑(如電解質、維生素或抗應激草藥)。若發生疾病后,如病情偏重,可按照標本兼治的原則篩選藥物(最好通過藥敏試驗篩選藥物),如在篩選消除表征如呼吸困難或腹瀉癥狀的藥物,同時又要篩選消除病原的藥物,聯合用藥。
2、新城疫
制定免疫程序后,選擇合格疫苗并采取正確的方法進行接種,定期作抗體檢測,及時接種免疫,基本可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