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控制禽舍的溫、濕度
發表時間:2018-11-08
1、維持合適的舍內溫度,有助于提高飼料利用率,及獲得理想的生產效益
雛雞在地面或網上育雛,舍內溫度應達36℃左右,炕上育雛溫度達25℃左右。以后每周降2℃直至20℃左右。能在良好的通風情況下,保持適宜的育雛溫度,這是育雛成功的基本條件。因育雛期間舍內能否確保良好的通風和適宜的保溫,對于日后家禽群體的體型發育、健康狀況、抗病能力均有很大的影響。舍內濕度一般為50%~70%。在溫度適宜的條件下,家禽對濕度變化并非十分敏感。
2、注意觀察家禽群體精神狀態,不要側重于溫度計的顯示,應掌握“看雞施溫”的原則
就是以家禽群體感到舒適與否來判定舍內溫度是否合理。家禽群體遠離熱源、張口喘氣、煩躁不安,表明溫度過高應予降溫;家禽群體擁擠扎堆、聚集在熱源周圍,發出“唧唧”的叫聲,說明溫度過低應予升溫;只有家禽群體分布均勻、叫聲清脆響亮、睡姿伸展、呼吸正常時才表明溫度適宜。
3、夏季
炎熱的夏季可采取降低飼養密度;調整日糧營養;實施合理的通風措施,增加風扇的數量和調整風扇角度將熱空氣排出舍外;屋頂使用隔熱板材等都可有效控制熱量的積聚,保持舍內溫度的舒適。
4、冬季
寒冷的冬季可在房舍屋頂和側墻鋪設保溫層;增加能量飼料的補給;修補禽舍的裂縫和洞穴,以免賊風的侵襲;以及適宜的通風等措施,不僅可以提供充足的新鮮空氣,防止舍內濕度和有害氣體蓄積,同時又保持舍內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