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蛋雞養殖,四大思路助你降成本
隨著蛋雞行業的調整,粗放型養殖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如何降成本提單產才是蛋雞養殖戶的生存之道。散養戶有散養戶的優勢,它投資小,人工、設備折舊成本低,小群飼養好管理好免疫。所以,散養戶要發揮自己的優勢,尋找適合自己的路子,找準方向,重在堅持,一定會迎來蛋雞養殖業發展的春天。
01重視選種 事倍功半
對于養殖戶來說,確定飼養蛋雞的品系,是提高養雞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好的品系可使產蛋量最多提高3成,現在市場上,蛋雞品系很多,隨著蛋雞品系的更新換代也快,目前國內較受歡迎的品系有海蘭,京粉,京紅,農大系列,羅曼等。這幾種都具有高產、耗料少、抗病能力強等特點,在蛋雞養殖數量也是占有很大比例的,但是養蛋雞也要因地制宜,購苗之前,多調查一下其他蛋雞場,多比較,綜合考慮,再確定要養殖的品種。
02科學管理 增收效益
在蛋雞養殖成本中,飼料成本占70%左右,蛋雞產蛋高峰期時間越長,利潤越多。所以除了選種,選擇優質、易于吸收的飼料也尤為重要。
2.1育雛期
蛋雞行業有句俗話“35d定終生”,育雛不好就相當于養殖失敗。雛雞的死亡率在整個生長階段中較高,主要是由于它自身調節機能不完善、抗病力差、敏感等因素,所以育雛階段要特別細心。
2.2 育成期
7~20周齡為育成期,育成期飼養的不好會造成產蛋期不可彌補的損失。這段期間,要控制好雞群的整齊度,防治蛋雞過早性成熟,是保障產蛋期有理想產蛋性能的關鍵。
①分群:對于個體較大和較小的單獨喂養。雞的體重與品系不同有所差異,一般育成期每周增長100g為正常。通常用體重和脛長兩方面因素來衡量。如果脛長達標,體重高了,可適當減少飼喂量或是1周少喂1d。如果脛長達標,體重低了,可以增加飼料量和光照。育成后期要逐漸往飼料里添加鈣。
②光照:育成期間光照每天控制在8~9h,開放性雞舍可用窗簾進行遮光。
③疫苗:為了防止免疫對產蛋性能的影響,此階段適宜進行免疫和驅蟲。
2.3 產蛋期
產蛋期要確保穩定,一方面是飼料營養穩定,飼料中鈣元素要逐漸增加到3%~3.5%,以供生產需要,同時增加多維。另一方面環境要穩定,光照、溫度不要有變動,雞舍中要禁止喧嘩,保持安靜,以減少應激的發生。
產蛋高峰期過后是盈利的主要時期,如何延長產蛋期防止產蛋量下降是增加收益的一個重要措施。除了保障充足的營養外,適當添加延長蛋雞產蛋持續時間的添加劑也是一種方法。
03管理重于防治
“防重于治”是養殖業的一句老話,如果蛋雞生病了,用藥無疑成本又會增加,再趕上產蛋期,收入沒有達到預期標準,肯定是不會賺錢的。所以一些開口藥、保健藥在養殖行業盛行。近幾年,人們對食品要求越來越高,如何吃的健康成為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個人認為保健藥可以使用,但要保持一個度。如果每個管理環節都很理想,沒有病原,蛋雞機體抵抗力又高,是不容易生病的。所以應在管理方面加大力度,讓蛋雞生長在一個適宜的環境中,才能給我們帶來更好的效益。
04創造屬于自己的蛋雞品牌
轉變傳統銷售模式,創造屬于自己的雞蛋品牌。現在宣傳方式多樣化,除了廣告,互聯網、微信都是不錯的宣傳媒介。在確保雞蛋品質的前提下,培養自己的品牌價值,對于以后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