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病發生情況的探究
近年來,我國養雞行業不斷發展,飼養密度不斷增加,疾病發生幾率也呈現上升趨勢,并且流行特點發生諸多變化,對雞飼養工作造成了諸多影響,因此在具體飼養過程中,養殖人員應該明確疾病發生實際情況,了解其誘發原因,以此提升雞飼養水平,促進我國養殖業健康發展。
1 雞病發生實際情況
現階段,我國雞病發生幾率較高,并且呈現明顯的特點,其發生實際情況主要表現為如下方面:第一,混合感染現象較為普遍,在病雞診斷過程中,大部分病雞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病原體感染情況,主要包括細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細菌和寄生蟲疾病等,具體感染病毒則以大腸桿菌病毒和新城疫病毒較為常見;第二,病毒性疾病發病幾率最高,此類疾病多發生于氣候多變或溫差劇烈的時期,此外新城疫發病率也較高,若治療不及時,極易誘發呼吸道疾病或導致雞群出現神經癥狀,嚴重影響雞群的正常生長和產蛋率;第三,球蟲病較為嚴重,對于散養蛋雞而言,球蟲病四季均可發生,并且以雛雞和育成雞為主要感染對象,此病死亡率較高,給雞群正常生長和生產造成了嚴重影響;第四,弧菌性肝炎和支原體病發病幾率呈現上升趨勢,前者主要危害開產蛋雞,導致其產蛋量下降,嚴重影響產蛋雞正常生長,后者則多與傳染性鼻炎和大腸桿菌病相繼發生。
2 雞病誘發具體原因
2.1 環境氣候條件變化
近年來,我國各地氣候條件發生明顯變化,很多地區暴雨、冰雹霜凍、暴雪等惡劣天氣發生幾率明顯增加,極易對雞群造成應激影響。同時很多養殖場設置在農村等偏僻地區,養殖模式較為落后,很多雞群處于散養狀態,潮濕、高溫和悶熱等氣候會增加絳蟲和球蟲等寄生蟲感染幾率。
2.2 養殖條件簡陋
現階段,我國雞群飼養多為農戶自發進行,并未形成規?;B殖模式,多采取低收入、粗放型養殖方式,現代化水平較低。同時很多養殖戶為了降低飼養成本,多搭建簡陋散養房舍,其遮風擋雨功能較弱,并且冬天保暖效果不佳,嚴重影響雞群的正常生長。同時,很多養殖場之間距離控制不合理,容易出現交叉感染問題,養殖場水資源控制不合理,雞群飲水以地下水為主,但是其開挖深度不夠,飲水中存在較多的大腸桿菌等有害物質,增加了雞群感染疾病的幾率。
2.3 缺乏防疫意識
很多養殖戶受傳統養殖觀念影響,在具體養殖過程中并未及時處理墊草、糞便和垃圾等廢物,為病毒滋生與傳播提供了便利條件。同時很多雞場并未制定科學合理的消毒制度,與養殖無關的人員可隨意出入,喂養器具并未定時清理消毒,雞舍長期未進行有效消毒。此外,養殖人員忽略了野外的昆蟲和鳥類危害,導致生物安全體系不健全,從而極易傳播多種疾病。
2.4 藥物治療不當
現階段,雞養殖過程中藥物使用不當問題較為嚴重,很多養殖戶盲目使用抗生素等藥物,并且為了提高治療效果,擅自增加使用劑量,導致雞群出現嚴重的耐藥性,進而影響了日常藥物預防效果。并且還有很多養殖戶過分依賴疫苗的作用,認為注射疫苗后雞群不會感染此類疾病,從而忽略了日常管理和其他預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