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雞產業走到現在這種慘烈的境地,罪魁禍首究竟是誰?
發表時間:2017-02-23
肉雞產業走到現在這種慘烈的境地,有多少人思考過?詛咒屠宰場喪盡天良?還是人的投機性,趨利性在涌動?
肉雞產業是我國養殖業當中產業化程度最高的行業,各個環節分工很細,規模化,科技化程度高。其它養殖行業大多是以"小而全"的形式存在。
合同雞生產對促進肉雞快速發展可謂貢獻巨大,很多公司放合同雞當然不是為了養殖戶有個穩定的收入,而是為了有穩定可加工的貨源,放"合同雞"的公司反而沒幾個真正賺大錢的,虧本的公司還不少。
很多養殖戶和新加入者在有保底收入的情況下,除去疫情風險,市場風險幾乎為零。哪個行業也沒有這樣的好事,有些公司為了利益虛夸收入吸引外行人加入,大肆擴張新建高新雞舍,試想,如果沒有合同雞托底,把你放到變幻莫測的市場中去摸爬滾打,這么大的投資你是否還會一往勇前,前赴后繼,難道不掂量掂量?這一行業能不過剩嗎,特別是最近五六年種雞生產向大型種雞場收攏,退岀的中小型父母代雞場向商品雞轉產,他們擁有的可支配資源多,起點也高。一個場的飼養量甚至趕上一個縣的存欄量。如果沒有合同托底,你信嗎?
事實上,屠宰場因此掌握了市場大致存欄量,至于是漲價還是落價就由屠宰場說了算。隨著時間的積累,養殖量的逐漸增加,行業的大肆擴張,這個水池的水終于溢出。市場主導的價格也就不存在了。被任人宰割也就不足為奇了~